從總理記者會三多三少看“克強風格”
申博太阳城北京3月13日電 題:從總理記者會三多三少看“克強風格”
中通社記者 王小垣 王玉
13日上午十點半,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閉幕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準時在人民大會堂三樓金色大廳與逾800名中外記者見面。歷時約115分鐘的記者會出現三“多”三“少”,盡顯總理風格。
境外提問多 外文用得少
“媒體的朋友們,感謝你們對中國兩會給予的關注和作出的報道,大家辛苦了。下面就請提問。”一句簡潔直接的開場白之後,美國有綫電視新聞網記者被第一個點到提問。
隨後,英國《金融時報》記者第二個站起來,用中文提出了自己的問題。李克強微笑回應說:“你的中文說得很流利,也很標准,我聽懂了。但是因為這是中外記者招待會,還得請翻譯做一次翻譯。”
據統計,本次記者會共提問15次,其中包括港台在內的境外媒體提問9次,占了提問機會的60%。金融時報、聯合早報及路透社等外國媒體都是用中文提出問題,李克強含笑三次贊記者中文好:“我確實很佩服你們這些駐華記者,能這麼流利地說中文。”
活潑潑比喻多 乾巴巴口號少
115分鐘的記者會,李克強平實的用語中時不時湧出活潑生動的比喻。
“幹一寸勝過說一尺”,說的是政府“要用更多的精力、更大的力度來解決好群衆的基本住房需求問題”。
“開了弓哪還有回頭箭”,喻的是推進簡政放權當中,就算遇到了像避重就輕、中間梗阻、最後一公里不通暢等問題,也要一抓到底、一往無前。
回應中國經濟下行論,總理說“磨好了斧子才能劈開柴”;表明加強監管“影子銀行”等金融風險,“不能把今天的壞_石變成明天的絆腳石”;
一語勝千言。當改革變成了射出的利箭,當經濟增長變成了待劈的柴,總理政策的力度和指向亦“呼之欲出”了。
小故事多 大道理少
“這也使我回想起30多年前,我在農村作村幹部,那時候起早貪黑,恨不得把每個勞動力當天幹什麼都給定下來,結果呢?到頭來就是吃不飽肚子。後來搞承包制,放開搞活,農民自己決定幹什麼、怎麼種,幾年時間溫飽問題就解決了。”
總理這個“憶當年”的小故事,是記者會中出現的眾多小故事之一。
為了向記者說明全面深化改革“基本取向就是讓市場發力、讓人民受惠”,李克強用自己的青蔥歲月和沒吃飽的肚子,做了生動的講解。
同樣的故事還有李克強與越南女店主關於“和平共處”的對話,訪問“零就業”家庭後關於“GDP增長下限是保證就業”的領悟。一系列的小故事串成政府的“施政觀”,與記者的提問、總理活潑的語句一起,拼成生動的“克強風格”。(完)
太阳城游戏中心
申博娱乐城在线开户
上海申博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