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森堡為歐基金投資滬港通鬆綁
12月4日電 據《第一財經日報》報道, 與開放的美利堅相比,歐洲通常給人以嚴謹、保守的印象,這在其對待滬港通的態度上便可見一斑。由於此前歐盟監管機構僖蓽弁ò踩裕锨е淮笮蜌W洲基金未能及時參與滬港通投資A股,而今盧森堡的“鬆綁”也終於讓投資機構鬆了一口氣。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近日表示,9只在盧森堡注冊的零售基金已獲當地監管機構批準參與滬港通。他認為,香港方面需要多下功夫,以期令歐洲監管機構和投資者對滬港通的制度有信心,無需對每只基金進行審批。
快速審批程序“登場”
為簡化歐洲共同基金參與滬港通的流程,歐洲主要基金監管機構已經推出了一項快速審批程序(fast-track)。盧森堡基金行業聯合會(ALFI)最新公布了這項簡化程序。此前,基金業面臨的各種歐盟監管障礙,使許多資產管理機構無法參加滬港通計劃。
ALFI稱,盧森堡證券金融監督委員會將簡化面向散戶投資者發售的共同基金申請程序,即歐盟可轉讓證券集合投資計劃(UCITS)。該計劃的投資政策已經允許投資中國股市,僅需調整現有的文書工作。
此前,盧森堡一些基金已經可以通過有限的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投資者(RQFII)制度來投資中國股市,但僅有小部分基金通過上述跨境投資機制進行投資。
盧森堡資產管理行業的總規模達3萬儦W元,由於可以享受低稅率,有13000只全球性的共同基金(約三分之二的歐洲基金)在盧森堡注冊,並受到CSSF監管,其中包括貝萊德、鄧普頓及富達這樣的巨頭。
“目前還有95%的大型基金沒有做好搭乘滬港通的準備,主要出於操作和合規的考慮。”中信裏昂證券環球交易及執行主管AndyMaynard預計,基金經理大致需要2個月的時間來解決上述問題。
11月17日以來,滬港通開通近兩周,交易量遠低於市場預期。其中,“滬股通”只有啟動首日“爆額”,往後表現平平,“港股通”表現更為清淡。除了因散戶需要時間來熟悉相關交易機制外,全球基金未有積極參與其中也是關鍵因素之一。
金融法規亟待國際接軌
中國內地與歐盟對共同基金的規定可謂“南轅北轍”。要增加滬港通的吸引力,既要加強中外投資者的教育,內地應進一步厘清法律程序,並將金融法規與國際接軌,這樣才能真正增強國際投資者使用滬港通的信心。
目前,在歐盟成員國注冊的共同基金,其托管單位必須能夠對其客戶基金作出“實時監管”。而在滬港通機制下,“實時監管”卻很難實現。由於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微博](下稱“上證所”)上市的證券是由保管方、香港證券交易所及上證所組成的複雜結構持有,外加目前內地法規尚未澄清“受益者”的概念,因此一旦發生事故(如托管行破產),外國投資者就無法證明他們擁有的證券。
其實,國際投資者當前對滬港通的熱情並不欠缺。據悉,目前有意利用“滬股通”投資滬股者,除了共同基金,還包括退休及養老基金。因此,關鍵在於如何厘清跨境投資風險以及歐洲監管方能否在實偕线M一步放寬嚴格的投資限制。
“滬港通絕對沒有歐元複雜,但也是相當複雜的,是歐元啟動以來市場上實施的最大項目,”安永(EY)亞洲金融服務主管包凱此前對《金融時報》表示,“這就好比有人朝空中拋撒了一疊鈔票,然後大家一窩蜂衝上去,希望趕在別人前面搶到一些。”
“若能進一步加速歐洲共同基金參與滬港通,不僅有利於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而且可讓更多投資者搭乘近期牛氣衝天的A股‘順風車’。”分析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滬港通正式“通車”後,隨着中國央行降息,一波A股強勢反彈行情開啟,長期苦於震蕩盤整行情的A股投資者終於有了希望。8月至今,中國A股市場滬指漲幅已達26.48%,本周則勢頭更勁。 (完)